1、保护对象的拓扑结构不同:
两端保护: 这是最基础、最典型的差动保护形态。它专门保护一条独立的输电线路,这条线路只有两个明确的端点(例如,变电站A和变电站B)。保护装置安装在两端,通过光纤通道直接连接这两个端点。
三端保护: 它保护的是具有分支(T接)的输电线路。线路不再是简单的点对点,而是存在三个端点(例如,变电站A、变电站B和变电站C)。这三个端点共同构成了被保护区域(整个T接线路)。保护装置需要安装在所有三个端点上。
2、电流信息的交互方式不同:
两端保护: 保护逻辑相对直接。两端(A端和B端)的保护装置通过光纤通道互相交换本端的电流信息(通常是相量和或采样值)。保护装置只需比较来自对端(唯一的一个对端)的电流和本端电流,判断是否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被保护线路的电流之和是否为零)。
三端保护: 保护逻辑变得复杂。每个端点(A、B、C)的保护装置都需要通过光纤通道同时获取另外两个端点的电流信息。也就是说,A端需要知道B端和C端的电流,B端需要知道A端和C端的电流,C端需要知道A端和B端的电流。保护装置需要将三个端点的电流进行求和,判断总和是否为零(理想无故障情况)。通信是“一对二”或“一对多”的模式。
3、同步要求与复杂性不同:
两端保护: 虽然也需要严格的采样同步(如基于GPS的同步或基于通信的同步算法),但只需要同步两个点之间的数据流。相对简单一些。
三端保护: 同步要求显著提高且更复杂。需要确保三个不同地理位置的保护装置采样时刻严格对齐。任何两个端点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异都可能影响同步精度。这通常需要更精确的同步源(如高精度GPS/北斗授时)和更复杂的同步算法来处理三个数据流之间的时间差。同步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保护判据的准确性。
4、通道可靠性影响不同:
两端保护: 只有一条光纤通道连接两个端点。这条通道的中断会直接导致差动保护完全退出运行(失去通信功能),失去主保护。
三端保护: 存在多条光纤通道(通常是A-B, A-C, B-C三条)。单条通道故障的影响相对较小。现代三端差动保护通常具备智能处理能力:如果检测到某一个端点(例如C端)的通信完全中断,保护装置可以将自身动态地切换为两端差动模式(例如A端和B端之间继续运行差动保护),或者根据预设逻辑对该失去通信的分支进行特殊处理(如闭锁相关保护段或投入后备逻辑),不一定导致整个保护完全失效,提高了可用性。
5、整定计算与运行方式变化的适应性不同:
两端保护: 运行方式相对固定(就是两个端点之间的线路),整定计算(如制动系数、启动值)主要考虑线路本身的参数和两端系统的强弱,相对直观。
三端保护: 整定计算更复杂。需要考虑三个分支的负荷电流分布、各分支的阻抗、各端系统的强弱。当T接线路的某个分支退出运行(例如C端停电检修)时,保护装置需要能够识别这种运行方式的变化,并自动将其视为一个有效的两端线路(A-B)继续运行差动保护。这要求保护逻辑具备自适应能力。
6、内部故障判别与制动特性:
两端保护: 制动特性设计主要考虑穿越性负荷电流(单一方向或相对方向)。
三端保护: 制动特性设计需要更复杂。穿越性电流可能来自多个方向(例如A端流入,同时流向B端和C端)。需要考虑多分支电流对制动量的综合影响,确保在外部故障伴随大穿越电流时可靠制动,同时在内部故障(即使某分支电流很小)时能灵敏动作。
总结来说:
可以把两端光纤差动保护想象成保护一条连接两个城市的直通高速公路。通信和计算只在两个收费站(保护装置)之间进行。
而三端光纤差动保护则像是保护一条有重要岔路口(T接点)的高速公路,这个岔路口通向第三个城市。它需要在三个收费站(保护装置)之间建立通信网络,实时交换所有三个点的车流(电流)信息,进行更复杂的汇总计算,同时还要应对某个收费站临时关闭(分支退出)或某段通信光缆中断的情况,并灵活调整工作模式。它对同步精度的要求更高,整定计算和逻辑判断也更为复杂,但其优势在于能够用一套主保护完整地保护结构复杂的T接线路,并且在部分通信故障时可能仍能保持部分保护功能。它的核心差异源于被保护对象从简单的“两点一线”扩展到了“三点两线”的拓扑结构。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微机保护知识
公众号:踏入18l18luck新利
加微信
购买产品
微信号:13655813785